肾脏内科建立于1976年(大内科肾脏病组),首任科主任张德星,历任科主任张德星、田树敏、张薇、王应灯(副主任主持工作)。
现任学科带头人丁峰,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尿毒症急慢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的诊治,尤其擅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性高血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重症急性肾损伤等疑难肾脏病的处理,精通各种血液净化技术。1999.6~2000.6赴德国BioArtProducts研究所进修血液净化。2007.9~2008.11在美国密西根大学Humes教授实验室进修血液净化和组织工程。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等,2010年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社会兼职包括中华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专家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肾脏病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委员兼秘书等。
科室现有医师18名,研究生学历占88.9%。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浦江人才计划1人,上海市教委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人,院优青2人。
肾脏科现有床位34张,可加床至40张左右,包括普通病床、特需病床以及肾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脏病重症病床(K-ICU),年出院病人数1400人次左右。肾脏病专科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逐步开始针对特定病种的专病门诊,包括CKD、尿路感染、蛋白尿、痛风性肾病、自身免疫性肾病、腹膜透析等,2013年门诊量在5万人次左右。近年来,九院肾脏科逐步在以下亚专业方向形成特色:维持性血液透析亚专业致力于血透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包括钙磷代谢紊乱和继发性甲旁亢的综合治疗、透析营养研究、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等。与血管外科合作,擅长各种复杂性永久性和临时性血管通路的建立,逐步成为上海市疑难血管通路诊治中心之一。危重病的肾脏支持及新型血液净化技术亚方向有较好的基础,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有稳定的科研经费资助和较完善的学术梯队,先后发表一系列SCI文章,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拟进一步在以下方向深入研究:合并急性肾损伤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新型血液净化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生物人工肾脏;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等。腹膜透析亚方向是近年来肾脏科重点发展的亚专业,目前已组建包括肾脏专科医师、专职腹透护士和营养师在内的队伍,正在建立布局合理、符合国家和上海质控要求的腹膜透析室,维持性腹透患者人数稳步增长。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疗亚方向包括专职医师和营养师,目前正从营养干预、危险因素干预等手段着手,提高CKD的诊疗水平,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速率。自身免疫性肾病方向能独立诊治各种常见及疑难的风湿性疾病,建立了炎症全套、ANCA等大部分免疫相关的检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免疫治疗和生物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核心刊物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本学科目前重点开展危重病血液净化、急性肾损伤、生物反应器体外细胞治疗、CKD人群综合一体化治疗等研究。教学方面,肾内科承担了九院临床医学院和口腔医学院本科生以及七年制学生的内科学、诊断学和临床实训等教学任务,其中慢性肾衰竭为双语教学,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实习带教优胜奖、理论授课优胜奖、双语教学骨干教师等荣誉。
九院肾脏科全体人员正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将科室建设成为国内知名、上海一流的肾脏病学科,向建院一百周年献礼。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5月14日
星期三
5月15日
星期四
5月18日
星期日
5月19日
星期一
5月20日
星期二